新闻公告

  1. 电话:0531-86522068
  2. 0531-86522070
  3. 0531-86522065
  4. zhiyexueyuan@126.com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解读与贯彻落实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场演出举行
发布时间:2013-11-25浏览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解读与贯彻落实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场演出举行

  11月2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解读与贯彻落实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场演出在我校文东校区音乐厅举行。培训班全体学员和我校相关专业师生观看演出。
  音乐会由彭丽教授担任导聆,共有9个曲目。“淮调”《楚霸王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楚霸王项羽的威武之气,以及在生命行将结束时,面对乌江的感慨,歌曲饱含了对西楚霸王的赞美之意。“大寄生草”《玉石琵琶粉墙挂》描绘了身在闺阁中的小姐,看到墙上挂着的琵琶,想起远在异乡的情郎,叫丫环取下琵琶弹几下,还未定弦,泪珠儿已经腮边挂。挫琴与声乐《茉莉花》是在青州流行的小曲,《鸳鸯扣》是抒情性的乐曲,也是挫琴的“传统四大调”之一。挫琴小合奏《四大景》之《春景》、《打秋千》反应了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淮调迭板”《掩绣户》主要讲了一个有关情感变迁的故事,采用了几个曲牌连缀的形式,音乐比较有戏剧性。“郯马调”《鹿乳奉亲传千秋》是一曲现代版的五大调,是根据《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填词并改编的。“满江红”《四盼》曲调时而古雅优美,时而欢快活泼、节奏多变、情绪热烈,很受大众欢迎,使人们在娱乐之余也祈求了家人的平安。
  我国是世界上第六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公约批准书的国家,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家级名录有1219项,其中山东有80项,今天的“鲁南五大调”名列其中;省级名录有399项,“挫琴”就属于此列。
  “鲁南五大调”,顾名思义,是流传于山东南部地区的五种曲调,分别指“满江红”、“淮调”、“玲玲调”、“大调”和“大寄生草”。 近些年,我校王世慧教授一直致力于“鲁南五大调”的挖掘、研究及传承。她作为山东民歌在当代的优秀代表,始终倾力于传承与推广山东民歌,已经挖掘整理了9首未曾出版的曲谱,举办了三场专场音乐会。挫琴,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周明副教授对挫琴进行了更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与传承,并尝试将挫琴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搬到音乐会的舞台上。这几年,周老师还倾力完成了有关挫琴的一项国家级课题。
(供稿:宣传部 摄影/采写/编辑:王志军)

上一条:党委书记李宗伟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解读与贯彻落实培训班”学员座谈交流 下一条:《非遗法》培训班学员考察我校非遗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