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万代,岁月遗痕,今日让我们遥赏山博至宝。山东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899号,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其藏品数量庞大,涵盖了历史、自然、艺术等多个领域,尤以青铜器、陶瓷器、甲骨文、汉代画像石等见长。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和珍贵文物,如战国时期的玉璧、西周时期的颂簋、汉代的红陶兽形壶等,都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例如以下生动的三件文物:
1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6号展厅)

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通体磨光,光润亮泽。器型圆面耸耳,拱鼻,张口,耳穿小孔,四肢粗壮,短尾上翘,背装弧形提手,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积,四足立起可供加热,使用方便,造型生动美观。它还被称为山博显眼包、“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在新石器时代猪可是一个人家里富足的象征,这只“猪”反映了原始先民对血与火的崇拜同时反映了当时的家畜饲养业的兴旺和制陶工艺的发达。
2商·亚醜钺(7号展厅)

1965年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器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口中露出城墙垛口似的牙齿,极富威严。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二字,故得名“亚醜钺”。这是一件青铜铸就的王者象征。它恰似一位威严的君主,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钺面上的人面纹雕刻犹如岁月镌刻的印记。那神秘的表情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商代的庄重与肃穆,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彰显着当时青铜文化的鼎盛。
3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6号展厅)

这件蛋壳黑陶完整名称为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此件高柄杯为泥质黑陶,器表乌黑光亮;宽斜口沿,深腹杯身,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凸弦纹(平行横线);细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杯内放置了一粒陶珠,晃动杯身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站立时又可以稳定杯身,设计非常巧妙。蛋壳黑陶杯的特点在于其薄如蛋壳的器壁,漆黑光亮的外表,以及高而细的柄部。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时代,能够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陶器,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反映了古代先民的审美和智慧。
穿越历史长河,领略山东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孕育的浪漫记忆。不仅仅只有这三件镇馆之宝,是山东博物馆的骄傲,乃至馆内的大大小小的文物都蕴含着山东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文化历史。它们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灯塔,照亮了我们探寻古老文明的道路,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深沉。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愿您在此驻足,聆听山东激越的历史足音,向既往致以温柔的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