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的时候就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同时强调当年红军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2018级和2019级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5月9日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到达贵州,开展为期九天实践考察,重点了解贵州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古建筑历史,古建筑布局,建筑结构等。

贵州省博物馆作为贵州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该馆藏品目前已有 27 万余件。博物馆以"多彩贵州"为主题进行基本陈列展览,共分为"民族贵州""历史贵州""古生物王国""黔山红迹"四大展区。同学们认真游览学习,从馆藏文物,影像资料等多方面了解贵州民风民俗、生产生活风貌,包括建筑文化、手工技艺、服饰文化、礼俗节庆等内容。



本次考察红色圣地遵义虽未在行程之内,但在"黔山红迹"展区同学们观看了展区内红军在黔活动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认真学习了五支工农红军进入贵州的艰辛历史,见证了他们在革命万分危急时刻召开的拨乱反正“遵义会议”、创造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等革命活动。一幅幅图片,一个个革命故事,让同学们对红军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为之振奋,深刻的认识到贵州在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伟大转折的重要意义。
花溪夜郎谷是旅美艺术家宋培伦先生历经二十五年精心打造的,他将中国传统的傩文化和当地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用原生态的方法打造出的一个奇异的石头城堡。将建筑艺术、文化传承与自然之美完美呈现,漫步夜郎谷,随处都可见创作者的匠心和创意,让人回味无穷。

青岩古镇,是贵州的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的军事要塞,设计精巧,历史文化浓厚。不仅如此,青岩古镇还是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镇,有极大的传统文化价值,对于贵州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古镇中,同学们参观了古镇中的外城墙、周恩来之父故居、状元故居等众多优秀古建筑以及扎染、蜡染传统民族手工艺。

曾经辉煌的一座工厂,废弃后的重生。
它通过文化元素重组和时尚符号解构的方式,将贵州文化、休闲、创想、生活等荟萃一堂,以文化、创意为主题,体验和展示贵州近代文化,激发游客对贵州文化的归宿和激情。

下司古镇,多以汉、苗、仫佬等民族为主,是黔东南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的第一重镇。走进下司古镇,走进一派清幽静谧的岁月,沿着下司古镇的鼓楼广场,穿过鼓楼广场的古戏台,就进入了古镇,同学们开始实践考察,漫步在下司古镇,禹王宫、广东会馆、王阳明书院、从保留的老建筑,可以感受到这座古镇曾经的繁华景象。

镇远古镇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步入古镇,仿佛走进悠悠历史。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颇高。所到之处皆是青砖黛瓦、雕梁画栋。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处至今保存着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素有“中国苗都”的美誉。走近西江千户苗寨仿佛走近了另一个世界,一幢幢吊脚楼依山而建,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过苗寨,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肇兴侗寨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拥有"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它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的全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这里的建筑,依山而建,蜿蜒出生态美。这里的梯田,层层叠叠,像“条缕清晰”的调色板。


徜徉在这古老、独特而悠远的文化氛围中,我们感觉受益匪浅。